行业资讯 分类
陕必博体育茶:从处境尴尬到破茧重生

  必博体育提起茶叶,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出的会是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普洱茶、黄山毛峰等品名,而对陕茶却知之甚少。

  其实,陕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色泽口感俱佳,但却犹如“深在闺中”,因无品牌影响力、产业附加值小、市场占有率低等原因,一度处于尴尬的境地。

  面对陕茶的诸多困境,多年来,陕西茶人创新探索,重塑品牌,以茶产业升级转型为突破方向,努力寻求一条破茧重生之路。

  “如果不是饮茶爱好者,或者相关领域专家,可能并不一定熟知陕茶,甚至部分来买茶的陕西本地人也仅仅知道紫阳毛尖、陕青或茯茶等几个名字。”有着多年茶叶销售经历的经销商说,“陕西也有茶,不过说起茶叶,首先想到得还是江浙闽。”

  但实际上,陕西茶叶在业内相当有名。陕南地区汉中有仙毫,安康有富硒茶,商洛还出红茶,关中也有泾阳茯茶。其中,陕南所处的秦岭南麓和巴山北麓,由于降水充沛,山高谷深,终年云雾缭绕,更是天然的上好茶场。

  “陕西茶区是全国难得的一片净土,茶叶香气高、味道浓、耐冲泡,无污染,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全国第一个茶叶研究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亦给出过这样的评价。

  然而长期以来,与高品质相悖的是,陕西茶的全国知名度低,外地知道的人并不多,市场占有率也较低。除了少数几个品种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外,大多数陕茶都在本地或西北地区销售,甚至陕西各大茶叶批发市场几乎被外省茶叶所占据。

  “商场里面茶叶多得很,陕西茶叶也有,但是比起卖外地茶的,卖咱陕西茶叶的还是少。”市民牛先生准备给家里买点茶叶,可到超市和茶城逛了几圈发现,销售陕西茶叶的商铺并不多,大都是卖福建、云南、江浙等外省茶叶的。

  而准备给亲戚送些陕西茶叶的连大姐,在逛茶叶批发市场的时候也发现卖福建、云南等外省茶叶的商户比销售陕西茶叶的商户多的多。这让酷爱陕茶的连大姐很郁闷,业界里对陕西茶叶的品质赞不绝口的大有人在,可是为何市场上销售并不多?

  对此,一位茶城的工作人员表示:“西安的茶城绝大部分是南方企业在销售,卖的也多是南方的茶叶品牌,而且南方每个省都有知名的茶叶品牌,有很大的产量。加上南方人到处做生意,开的店铺多了,大家印象中觉得茶叶都是福建、云南等地的好。而陕西人抢开店铺意识弱一些,也比较恋家,做茶叶生意的少、知名度不够高,给大家的印象不深。”

  该工作人员继续说:“几年前,我到外省推荐陕茶时,甚至有外省的消费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陕西居然也出产茶叶,在一些外省人的印象里,茶叶是南方湿润环境下生长的,而一说起陕西就是干旱的黄土高坡,哪里能种茶叶?”

  除了线下等传统销售渠道,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茶叶,出现的茶叶产品排名中,靠前的也大多是南方的茶叶,或者偶尔会出现一、两款陕西茶叶产品。

  “陕西也产好茶叶?”这是外省人的疑问;“咱陕西茶也有这么好?”这则是不少陕西人的疑问。这些无不折射出陕茶的尴尬。

  陕西茶叶始于西周,盛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西乡、紫阳茶更成为贡品。解放后,宁强雀舌、紫阳毛尖、八仙云雾、秦巴雾毫等均是被人称道的上等品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紫阳茶几乎占领了整个陕西和西北市场,茶叶铺所供茶叶十之是紫阳县生产的“陕青茶”。

  由于陕西山地茶园多,布局分散,茶园管理机械化难以大面积推行;而大多数陕西茶企都是从“小作坊”开始,因此始终摆脱不了规模局限以及资金匮乏,技术水平落后,经营理念缺失等“小而散”的问题。

  这些问题表现在企业发展中,就决定了茶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生产难以实行,茶叶品质质量安全难以控制,优质茶叶产量无法保证;在经营方面,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始终各自为阵,经营分散,各唱其调,各吹其号。

  而对一个企业来说,拥有一定规模和产量,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重要基础。曾经有一家陕西绿茶企业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受到外商的青睐,不过当海外客商一次就要订货同一个品牌茶时上百吨时,企业由于没有这么多的产量而无奈舍弃了这单生意。

  “陕茶的品牌曾经有上百种,在陕南茶区,一度出现过县县都开发独立品牌的局面,有的地方一个县就有10多个茶叶品牌,甚至连一些乡镇也开始投入到竞相开发独立品牌的行列中;而在泾阳茯茶的迅速崛起中,也是品名层出。”一位研究茶叶多年的专家感叹道:“陕茶品牌虽多却不响,产品规模普遍不大,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出名度也不高,没有地方名牌产品,更谈不上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覆盖面大的出名品牌产品。”

  实际上,打造一个出名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几句广告就可造就。名牌的形成,一要有一流的质量,二要有长期不断的宣传,三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也就是说出名品牌的宣传是在满足群众需求的根底上用钱垒出来的。要做到这点,不是某个企业或者某个县可以支撑得起的。

  此外,茶产业相关人才不足也值得关注。茶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产业科技支撑,有学者表示:“虽然陕西高校多,但对于茶产业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还是偏少,如西北农林有茶专业,对陕西茶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整个陕西茶相关人才还是不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陕西全省从事茶叶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不足千人,各市县茶叶管理部门及技术推广部门中茶叶专业人员也不够。跟江浙闽等省份比的话,茶叶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严重匮乏。

  如何破解影响发展的因素,让陕西茶叶走向全国、走向全球,也成为陕西茶业界人士的共同心愿和使命。

  无论陕西茶业界人士怎样为陕茶绞尽脑汁,但有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全国的茶叶市场上,各大名茶已经牢牢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留给陕西茶叶的空间很小了,陕茶要在夹缝中破茧而起,必须要寻求一条突破之路。

  作为陕西农业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为促进茶产业的快速发展,陕西先后制定《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陕西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据了解,自2012年陕西省政府把茶叶种植由陕西省供销社划归农业农村厅管理之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和产值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省茶园面积293.4万亩,总产量11.9万吨,一产产值195.4亿元;茶叶品种也迅速增加,由原来单一的绿茶发展到以绿茶为主,兼有黑茶(茯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5大类茶品。

  产业兴旺,种业先行。陕西同样在培育优良品种方面发力。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品种登记,“陕茶1号”成为陕西省首个、全国第9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

  “陕茶1号是我们区研发推出的高品质茶树,长势旺、产量高,产出的毛尖、银针品质上乘。”安康市汉滨区有关部分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陕西现有茶园中,除自主选育的“陕茶1号”之外,还有以中茶108、安吉白茶、乌牛早等为代表的引进品种。

  随着茶园面积、产量的快速扩张,茶叶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陕茶的品牌化之路也逐渐驶入“快车道”。为让茶叶品牌更具市场影响力,陕西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逐步整合区域内众多茶叶品牌,着力推广陕西茶叶,并制定各类标准加以规范。

  以汉中市为例,近年来,汉中市将此前20多个茶叶品牌初步整合为“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三大品牌,分县划片使用,之后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报“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产品,将全市名茶统一命名为“汉中仙毫”,全力打响茶叶“金字招牌”。在2018年中国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中,“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到22.57亿元,成为汉中最具地方特色的“金名片”;而陕茶另一个区域公共品牌“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达到17.05亿元,位列第31位,价值和排名也创造历史新高。

  此外,电子商务也为陕茶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与传统销售不同,网络销售具有交易便捷、运营成本低等优势,为陕茶走出去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发展空间非常大。”相关部分负责人表示。

  线上渠道带来的好处,安康紫阳县向阳镇茶农来大姐深有体会:“以前没有销路,再好的茶叶都卖不出去。现在通过电商平台,我们的茶叶卖得远也卖得好。”

  电商为陕茶发展带来了很多惊喜,线上渠道撑起了陕茶“半边天”,在助力茶企增效、茶农增收的同时,提升了陕茶市场溢价和品牌知名度。

  如今,陕西茶产业不仅有了长足发展,而且在国内市场已经小有名气,越来越多的外省人知道并认可了陕茶。除此之外,陕西茶企还将目标瞄准国际市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荷兰等地均有陕茶的足迹。

  今天的茶区,茶香飘满山,茶农绽笑颜,陕茶产业已经成了一方群众的生态、富民产业。而陕茶的未来之路也一定会更加宽广。(文/冉旭阳)